虎嘯巖蟠踞在一線天北面,相傳曾有仙人騎虎吼嘯其上,故名。其實"虎嘯"之聲,來自巖上一個石洞,山風穿過洞口,有如虎嘯,聲傳空谷,震撼群山。 虎嘯巖四壁陡峭,屹然獨聳,幾與大王峰相仿。其登巔的路徑,宛轉曲折,仿佛登天的云梯。從巖底盤折而上,到了半壁,有一上覆危崖、下臨絕壑的巖洞,名"駐真洞",此洞深廣可容數十人。清康熙年間崇安縣令王梓游此,見其洞前臨西溪,便改名"虎溪洞",刻"虎溪靈洞"四字于石壁,赫然醒目。從虎溪洞再往上,便是天成禪院的故址。這里,上面巖壁斜覆,下面山溪回流,地勢既高敞,又幽深,所建房屋,僅有四堵土墻,不施片瓦,風雨不侵。夜晚身居屋內,抬頭可見星月,側耳可聞水聲,仿佛"置身星月上,濯魄水云中"。禪院右壁,有一道久負盛名的泉水。它進出于石隙,循崖而流,因而水石相激之聲,若小兒呀呀學語,故名"語兒泉"。按明吳拭《武夷雜記>記述,這道泉水"濃若停膏,瀉杯中鑒毛發,味甘而博,啜之有軟順意",所以有飲茶嗜好的,每每攜帶茶具來此,取泉烹茶,得天然真味。 從禪院北行,繞出巖背,下了茶坡,便踏上了登頂之路,這是一條就崖鑿筑的磴道,其陡峻驚險之狀,并不亞于接筍峰的"龍脊"、"雞胸"。而在絕頂上,又有一條深不可測的裂罅,猶如大王峰上的投龍洞。其間橫架一橋,左右無所依靠,人在橋上,命系其間。因此,石壁上鐫有"定命橋"三字。
|